yh86银河国际

今年国内天然气消费将恢复增长,但增速预测有分歧

发布时间:2023-04-25     作者:创始人     点击量:0


继去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历史首次下降后,今年天然气消费量有望实现增长,但目前各机构的预测增速呈现较大差异。

4月15日,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等联合发布的《中国天然气行业年度运行报告蓝皮书》(下称《天然气蓝皮书》)预测,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4440.57亿立方米,增量为778亿立方米,增长21.23%。

这一增长幅度高于2018年的天然气消费增速。是年,在“煤改气”等政策的影响下,国内天然气迎来快速发展,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2803亿立方米,创下18%的增长幅度。这是近十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最高增速。

去年,在国内经济放缓、疫情防控以及高气价影响下,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,同比下降1.7%,为历史首次。

《天然气蓝皮书》表示,今年受国际地缘政治、国际LNG价格、中国能源转型政策等影响,中国天然气市场仍然具有不确定性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国内天然气消费将从快速发展迈入中高速增长,并向稳定发展转变。中国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,将带动能源和天然气需求刚性增长。

该蓝皮书认为,目前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到10%,远低于国际23%的水平,中国天然气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

该蓝皮书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、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、西南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指数研究中心联合编撰。

与该机构的乐观数据相比,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对今年天然气消费增速的预测保守很多。

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3月底发布的《2022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》数据预测,今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865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5.3%。

该报告表示,在宏观经济稳增长背景下,GDP增速回升将拉动用气需求增长;疫情影响减弱,用气行业特别是商业服务用气迎来利好;在“双碳”战略下,天然气继续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作用。但国际气价维持较高水平与替代能源快速发展,仍将持续抑制用气需求。

此前,天然气行业研究咨询机构北京世创能源预测,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量为3713亿立方米,同比增速为4.6%。

北京世创能源认为,在经济放缓、煤炭供应相对宽松、油气价格相对高位的背景下,2023年天然气市场处于不景气期的可能性仍较大。

4月15日,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等还联合发布了《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》。报告显示,2012年以来,中国以年均3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.6%的经济增长,单位GDP能耗下降26%,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
这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,少排放29.4亿吨的二氧化碳。

能耗强度是指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能量。能耗强度越低,说明消耗的能量越少,GDP的质量越高。

长期以来,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态势,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粗放型资源消耗推动,未实现与碳排放脱钩。

2001-2010年,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一样保持高速增长,一度年增长率高达18%。2005年,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。

去年,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.5%;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;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%左右;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奠定了基础。

谈及2023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展望,蓝皮书表示,应在五个方面加强建设。

一是加快建设碳排放数据体系,为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的增加建立基础。

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,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45亿吨。未来,将延伸到八个高耗能行业,具备碳排放数据基础的子行业有望率先被纳入碳市场。

因此,蓝皮书建议,政府应当加快推动碳监测、碳核算、碳咨询等行业的发展,以帮助企业进行精准的碳排放数据预测与核算,加快建设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体系。

二是推动非履约机构与个人相关细则出台,为全国碳市场丰富交易主体创造条件。当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仍以履约机构为主,从国际经验以及地方试点经验来看,非履约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纳入将是应有之义。

三是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,发挥风险对冲以及价格发现的作用。

四是尽快出台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稳定调节机制。参照国际与地方试点碳市场的经验,为全国碳市场设置价格限制、持仓限制、成本控制储备等市场调借机制和工具;参照欧洲等市场的改革经验,建立碳市场自身制度的定期审查和修正机制,为碳市场植入制度动态优化的基因。

五是加深与全球碳市场合作,探索国际化道路。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,中国应当提前布局碳市场合作方案的研究,为可能面临的问题准备好预案,以便应对未来碳市场深入合作、跨境连接的需求。


今年国内天然气消费将恢复增长,但增速预测有分歧

发布时间:2023-04-25     作者:创始人     点击量:0


继去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历史首次下降后,今年天然气消费量有望实现增长,但目前各机构的预测增速呈现较大差异。

4月15日,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等联合发布的《中国天然气行业年度运行报告蓝皮书》(下称《天然气蓝皮书》)预测,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4440.57亿立方米,增量为778亿立方米,增长21.23%。

这一增长幅度高于2018年的天然气消费增速。是年,在“煤改气”等政策的影响下,国内天然气迎来快速发展,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2803亿立方米,创下18%的增长幅度。这是近十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最高增速。

去年,在国内经济放缓、疫情防控以及高气价影响下,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,同比下降1.7%,为历史首次。

《天然气蓝皮书》表示,今年受国际地缘政治、国际LNG价格、中国能源转型政策等影响,中国天然气市场仍然具有不确定性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国内天然气消费将从快速发展迈入中高速增长,并向稳定发展转变。中国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,将带动能源和天然气需求刚性增长。

该蓝皮书认为,目前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到10%,远低于国际23%的水平,中国天然气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

该蓝皮书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、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、西南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指数研究中心联合编撰。

与该机构的乐观数据相比,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对今年天然气消费增速的预测保守很多。

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3月底发布的《2022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》数据预测,今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865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5.3%。

该报告表示,在宏观经济稳增长背景下,GDP增速回升将拉动用气需求增长;疫情影响减弱,用气行业特别是商业服务用气迎来利好;在“双碳”战略下,天然气继续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作用。但国际气价维持较高水平与替代能源快速发展,仍将持续抑制用气需求。

此前,天然气行业研究咨询机构北京世创能源预测,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量为3713亿立方米,同比增速为4.6%。

北京世创能源认为,在经济放缓、煤炭供应相对宽松、油气价格相对高位的背景下,2023年天然气市场处于不景气期的可能性仍较大。

4月15日,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等还联合发布了《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》。报告显示,2012年以来,中国以年均3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.6%的经济增长,单位GDP能耗下降26%,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
这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,少排放29.4亿吨的二氧化碳。

能耗强度是指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能量。能耗强度越低,说明消耗的能量越少,GDP的质量越高。

长期以来,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态势,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粗放型资源消耗推动,未实现与碳排放脱钩。

2001-2010年,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一样保持高速增长,一度年增长率高达18%。2005年,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。

去年,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.5%;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;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%左右;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奠定了基础。

谈及2023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展望,蓝皮书表示,应在五个方面加强建设。

一是加快建设碳排放数据体系,为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的增加建立基础。

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,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45亿吨。未来,将延伸到八个高耗能行业,具备碳排放数据基础的子行业有望率先被纳入碳市场。

因此,蓝皮书建议,政府应当加快推动碳监测、碳核算、碳咨询等行业的发展,以帮助企业进行精准的碳排放数据预测与核算,加快建设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体系。

二是推动非履约机构与个人相关细则出台,为全国碳市场丰富交易主体创造条件。当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仍以履约机构为主,从国际经验以及地方试点经验来看,非履约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纳入将是应有之义。

三是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,发挥风险对冲以及价格发现的作用。

四是尽快出台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稳定调节机制。参照国际与地方试点碳市场的经验,为全国碳市场设置价格限制、持仓限制、成本控制储备等市场调借机制和工具;参照欧洲等市场的改革经验,建立碳市场自身制度的定期审查和修正机制,为碳市场植入制度动态优化的基因。

五是加深与全球碳市场合作,探索国际化道路。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,中国应当提前布局碳市场合作方案的研究,为可能面临的问题准备好预案,以便应对未来碳市场深入合作、跨境连接的需求。


联络玉祥

建言献策

联系方式


联系方式

网站:www.nanjingbaidu.net

邮箱: yuxiangjt2023@163.com

地址: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199号正联大厦23楼

联系方式:网站:www.nanjingbaidu.net
邮箱:yuxiangjt2023@163.com
地址: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199号正联大厦23楼

Copyright©2024 版权所有:yh86银河国际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 备案号:渝ICP备12005117号-4

Baidu
sogou